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
仙道踪影
 
儒道圣贤
南京算命大师段苍李之保民而王,实施仁政-孟子政治主张(上)
时间:8/8/2015

道家风水大师 道家阴阳大师古耆 南京星象大师 南京堪舆大师段苍李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。作为思想家,孟子是儒家重要代表人物,孔子学说的继承者,被称为“亚圣”。作为政治家,孟子提出了王道思想和仁政学说,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体系。作为教育家,孟子认为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”是“君子三乐”之一,他30岁左右就收徒讲学;44岁开始周游列国,宣传他的政治主张;晚年回到家乡,仍然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。《史记》记载,孟子晚年“序《诗》《书》,述仲尼之意,作《孟子》七篇”。《孟子》二百六十章,约三万五千字,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观点,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子思想的争辩、对弟子的教诲和游说诸侯的内容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出自《梁惠王上》篇,是孟子文章的代表作,不仅集中反映了孟子“保民而王”的仁政学说,而且充分体现了孟子文章的雄辩特色,这就是气势充沛、感情强烈,明快畅达、跌宕多姿,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。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。作为思想家,孟子是儒家重要代表人物,孔子学说的继承者,被称为“亚圣”。作为政治家,孟子提出了王道思想和仁政学说,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体系。作为教育家,孟子认为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”是“君子三乐”之一,他30岁左右就收徒讲学;44岁开始周游列国,宣传他的政治主张;晚年回到家乡,仍然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。《史记》记载,孟子晚年“序《诗》《书》,述仲尼之意,作《孟子》七篇”。《孟子》二百六十章,约三万五千字,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观点,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子思想的争辩、对弟子的教诲和游说诸侯的内容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出自《梁惠王上》篇,是孟子文章的代表作,不仅集中反映了孟子“保民而王”的仁政学说,而且充分体现了孟子文章的雄辩特色,这就是气势充沛、感情强烈,明快畅达、跌宕多姿,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。断蓍风水 风水大师段苍李 官方网址:http://www.duancangli.com/

堪舆大师 取名师段苍李 南京八字大师 南京大师古耆《齐桓晋文之事》记录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次谈话。齐国在宣王之父威王时,曾经两次打败魏军,宣王时又破燕国的国都,雄踞东方,威震诸侯。这时的齐宣王踌躇满志,怀有以战称霸、君临天下之愿景。当孟子来到齐国,他就要孟子支持和帮助他追求霸业,而孟子则利用这一机会,比较完整地阐述了行仁政而王天下的道理。清人曾国藩评价《齐桓晋文之事》是“辨王霸之方,明治道之要”。全文1313字,可分为三个层次。第一层次是阐述王道主张。齐宣王的谈话以“霸道”开端,孟子避而不谈霸道,直接将话题转移到集中讨论王道。孟子就“以羊易牛”一事肯定宣王有不忍之心,具有施行王道的思想基础。同时,孟子批评宣王虽然对动物有不忍之心,却不能推恩于民、施行王道。第二层次是阐述霸道与王道的不同前景。齐宣王要施行霸道,即“欲辟土地,朝秦楚,莅中国而抚四夷也”。孟子认为,宣王如施行霸道,就等于“缘木求鱼”,不可能达到称霸的目的,甚至还会带来灾祸。“殆有甚焉,缘木求鱼,虽不得鱼,无后灾;以若所为,求若所欲,尽心力而为之,后必有灾”。孟子指出,如果施行王道与仁政,那就能做到天下归心,没有谁能够抵挡齐国,“其若是,孰能御之”。第三层次是阐述王道的具体措施。孟子认为,有恒产才能有恒心。实行王道和仁政,首先要让老百姓有收入和有产业,凶年免于死亡,丰年实现温饱。断蓍风水 风水大师古耆 官方网址: http://www.duancangli.com/

品读《齐桓晋文之事》,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对孟子产生崇高的敬意。两千多年前,孟子宣传王道和仁政,提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政治理想和主张,这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的骄傲和里程碑。王道是与霸道相对立的概念,王道主张以德服人,仁义治天下,霸道则主张凭借武力、刑法和权势进行统治。孟子所处时代战国纷争、列强争霸,整个社会政治沿着霸道方向发展。司马迁这样描述道:“当是之时,秦用商君,富国强兵,楚、魏用吴起,战胜弱敌。齐威王、宣王用孙子、田忌之徒,而诸侯东面朝齐。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,以攻伐为贤”。齐宣王也不例外,他一见到孟子,就要孟子谈谈齐桓公、晋文公建立霸业的情况。孟子不赞成霸道,他说:“仲尼之徒,无道桓、文之事者,是以后世无传焉。臣未之闻也。无以,则王乎?”意思是,孔子的学生没有谁谈及齐桓公、晋文公的事迹,这些事迹也未能流传到后世。我本人也从未听说。大王如果一定要让我讲这方面的事情,那么我就讲讲以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的王道吧。当时的孟子,是非常孤独的。《史记》记载:“孟轲乃述唐、虞、三代之德,是以所如者不合”。“时穷节乃现”,孟子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提出了王道理想,还在于他终身追求王道理想的品格。即使在不被人理解、不被诸侯接受的窘境里,孟子不气馁、不自卑,退而讲学和著书立说,仍念念不忘宣传他的王道理想,要求统治者以不忍之心施行仁政,实现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”的治国图景。

宝宝取名大师 改名大师古耆 南京宝宝起名大师 南京改名大师段苍李《齐桓晋文之事》强调了“保民而王”,这是孟子王道思想的核心。文章一开始就记录了齐宣王与孟子的一段重要对话,“曰:‘德何如,则可以王矣?’曰:‘保民而王,莫之能御也。’”意思是,齐宣王问,具备什么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和治理天下呢;孟子回答,保护百姓,实现百姓的生活安定,这样去统一和治理天下,就没有人可以阻挡。这一对话不长,却提出了政治学的重要命题,就是统治者与老百姓的关系问题。在中国古代社会,思想界对这一关系的认识总体来说是合理的,儒家、道家、墨家等都提出民本思想。管仲提出:“政之所兴,在顺民心,政之所废,在逆民心”;《老子》宣称:“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”。但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实践中,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“君权神授”、家族世袭,所以皇帝是天子,具有无限的权力;皇帝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,与老百姓无关。孟子是最集中、最强烈地阐述了民本思想的古代思想家,这是一道思想闪电,划破了古老中国灰暗的政治苍穹,以致今天仍然有人认为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在中国是古之有之。在孟子看来,民贵君轻是统治者与老百姓关系最基本的规定。因此,孟子激烈批判了统治者横征暴敛、草菅人命的现实:“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。此率兽而食人也!兽相食,且人恶之;为民父母,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,恶在其为民父母也?”孟子认为,当时大多数统治者的做法,实际上是在率领着野兽吃人,这样的统治者是不配做老百姓的父母官的。孟子大声说出了古代社会石破天惊的话语: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。这在一定程序上牵涉到国家和权力的本原问题,在某种意义上,孟子实际上已经认识到国家的主体是老百姓,权力的最终来源是民众。孟子还以夏桀和商纣王为例说明政权与民众的关系。“桀纣之失天下也,失其民也。失其民者,失其心也”。孟子正确指出了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:“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;君之视臣如犬马,则臣视君如国人;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”。这是民贵君轻思想在官场的自然延伸。在孟子看来,君王有位,士人有德;君王与臣子是平等的,君王对臣子必须尊重,臣子对君王没有奴颜婢膝。孟子大胆提出了令统治者勃然变色的观点:“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,得乎天子为诸侯,得乎诸侯为大夫。诸侯危社稷,则变置。牺牲既成,粢盛既洁,祭祀以时,然而旱干水溢,则变置社稷”。社稷象征着政权,是古代祭祀的地方。意思是,得到老百姓拥护便可以做天子,得到天子欢心便可做诸侯,得着诸侯欢心便可做大夫。诸侯如果危害国家,那就要改立。牺牲既已肥壮,祭品又已洁净,也依一定时候致祭,但还是遭受旱灾水灾,那就要改立社稷。这段话谈及了君王、政权、民众的关系,孟子认为社稷、诸侯、大夫不称职,都可以废弃和改立。那么,天子不称职呢?孟子认为也应该废立。《万章下》篇说:“君有大过则谏,反复之而不听,则易位。”正因为孟子具有深厚的民本思想,以致一些统治者很不喜欢他,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把他的牌位逐出了文庙。断蓍风水 风水大师段苍李 官方网址:http://www.duancangli.com/

分享到:
关闭网页